面对任职民办教师的提议,高加林并未立即决定,需要好好思考下。虽父母力荐这个机会,但他们尊重儿子意愿。高加林决定复读一年参加高考,其父高玉德承诺无论怎样都支付复读班费用。然而天有不测风云,高陈氏独自去山上采摘野核桃,意外坠下受伤。幸亏高明楼等及时送医,并垫付高额医疗费。家中本已贫困,高加林不想父亲再为学费四处求助,便决定放弃复读。相比之下,高双星的大学生活平淡无奇。他因穿着土气,知识储备不足,与上海同学格格不入,显得贫穷、无知、胆怯。樊文修讲授乡土文学时提到沈从文和汪曾祺,期望每个同学都能记住乡土,写出独特的文学风格。然而文学对高双星而言过于陌生,室友们热烈讨论,他却无法参与,只能默默坐在角落。马宏声邀他去图书馆看《浮士德》,他只知道张思德;同学找他练英语,他完全摸不着头脑。晚上,众人请高双星用餐,两队人马在餐桌上争论不休,最终不欢而散,留下迷茫的高双星和未结清的帐单。社工系新同学陈秀礼看到这一幕,主动帮高双星付款,高双星万分感激。高加林通过高明楼得到民办教师职位,来到马店小学任教,发现该校设施简陋,存在巨大安全隐患,甚至需要学生自带桌椅。全校仅三名教师,包括新来的高加林、即将退休的周心初及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务农授课的华晓娟。由于学校条件恶劣,孩子们无力支付学费,只能以自家农产品抵扣。男孩梁满囤因无物可交,孤零零地坐在门口。高加林注意到他,劝他先去上课,学费日后再议。高加林不在乎教学任务和薪资多少,同意在完成文化课的同时教授体育课。开学第一天,高加林向学生们讲述长江黄河,强调对中华儿女而言,长江黄河犹如父母,孕育了世世代代。此时,刘巧珍躲在门旁偷窥,被发现后羞涩离开,站在山顶大声朗读高加林的话,满心自豪。翌日,刘巧珍在县城遇见许久不见的马栓,得知他现今经营搪瓷缸生意。马栓感激刘巧珍当年的鼓励,对她产生爱慕之情,但始终埋于心中。高明楼代表村委会给高加林发放50元教育补贴,高加林婉言谢绝,转而申请改善马店小学环境。然而,高加林面露难色,透露村委会资金不足,多数学校亟需教育款项,不得已只好自力更生。经高明楼开导,高加林暂时接受50元补贴,并询问高双星近况。正交谈之际,高三星匆忙赶来,拉着高明楼直奔刘家。高加林紧随其后,只见刘家混乱不堪,刘立本追打小女儿刘巧玲,手持木棍欲施暴。经高明楼询问,方知刘巧玲考上县城高中,但刘立本坚决反对,认为女子终究要嫁人,无需浪费金钱。高加林听闻此言,深感无奈,认为读书并非为了上大学,而是为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,拓宽视野,体验不同生活方式。即便自己未能如愿,成为民办教师亦倍感荣幸,期待未来能培养出真正的大学生,实现自身使命与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