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囊空如洗,高双星只得去工地吃“大锅饭”。但因口音被包工头质疑吃白食,他情急之下以方言道出原名,得到了工头的同情。高双星明白穷苦大学生不易,工头侄子也是城里念书,这让他深感共鸣。此后,高双星常常在工地上忙碌赚钱,一举两得,使他在繁华都市中感受到了真实和平静。黄昏时分,黄亚萍在教堂跳舞,舞姿惊艳四座,赢得了大家的赞美。高加林也主动邀请她教授孩子们跳舞,刘巧珍在一旁羡慕不已。刘巧珍代替华晓娟做饭,虽然满身烟尘,但孩子们依然兴致勃勃地学着舞蹈。面对马栓的心意,她诚惶诚恐,不便接受。
景若虹把高加林的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报纸《中国农民报》,高加林深受鼓舞。此时,他的导师樊文修看见该报上的《一个孩子的读书梦》,赞不绝口,并安排他向同学们分享创作心得。然而,高双星虽能模仿高加林的外表,却无法替代他的才华。陈秀礼是文学交流部部长,对高加林的文章十分好奇。文章在学校报刊栏展出,高双星成为了同学们眼中的榜样。然而,他内心却倍感压力,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。
陈秀礼的读后感让高双星在课堂上得以掩饰,他也因此成为了校园名人。然而,陈秀礼对高加林的崇拜让他更加痛苦,决心努力学习,证明自己配得上“高加林”这个名字。陈秀礼未能领悟高双星的话意,反而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,对他产生了好感。如今,高加林名声在外,刘巧珍为他感到骄傲,希望全世界都知道他的优秀。尽管刘巧珍文化程度有限,但她有极强的洞察力,对精神生活有着很高的追求。得知写文章能挣钱,刘丽芳父亲也不再反对女儿读书,甚至让她给妹妹送些营养品。正当她们交谈之际,传来高三星被学校开除的消息,高明楼对儿子一顿责骂,决定让他回农村务农。
在新的课程中,高加林以井底之蛙为例,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,拓宽视野。他深知,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,让他们走出大山,看到更广阔的天地。